经典案例丨40分钟长“新牙”?数字化种牙让82岁老人重获“口福”!
种植牙凭借自然美观、咀嚼效率高等优势,成功帮助无数牙缺失患者重拾好口福。然而也有不少人在为高龄父母选择种植牙时心存顾虑:年纪大了还适合做种植牙吗?
高龄种牙的痛 陷入“想吃不能吃”的困境
对于高龄老人而言,种植牙确实要面临健康状况与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双重挑战。有人认为只要佩戴活动假牙就能解决老人吃东西问题,但对上颌牙列缺损多年的82岁赵阿姨(化名)来说,“想吃就吃”是她遥不可及的奢望。虽也有医生建议她佩戴活动假牙,但异物感强、舒适度低的假牙,让生活处处不便。面对美食诱惑,赵阿姨只能望而却步,平凡日子里也因此少了许多快乐滋味。
槽骨窄、密度低 种植突遇“拦路虎”
10月18日上午,赵阿姨经人推荐,在家属的陪伴下走进了长春市口腔医院全安院区种植科。尽管年事已高,精神矍铄的赵阿姨对接诊的种植科主任翟仁义表达出恢复一口好牙、改善晚年生活品质的强烈愿望。

考虑到患者年岁已高,翟仁义主任首先对老人进行了全面的口腔检查,随后安排医务人员对其进行了牙周和骨质及身体状况等全面评估。CT检查结果显示,患者虽存在牙槽骨狭窄和骨质疏松情况,但整体骨条件尚符合种植要求,心电图、血糖、血液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。
经综合考量,翟仁义主任建议赵阿姨种植牙,并为其设计了以修复为导向个性化种植方案——利用数字化3d导板植入三颗细径为3.0mm的种植体,未来通过“以3带2”的种植固定桥方式,支撑起五颗连冠的修复体。
数字化精准“导航” 开启舒适修复新体验
与老人及其家属协商并告知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后,当天上午9时10分,由翟仁义、王敏、刘思彤、孙艳组成的医生团队,和王琳琳、王超越、胡紫薇、李文雨组成的护理团队,为赵阿姨实施上颌前牙美学区数字化微创种植手术。
在数字化导板的精准引导下,翟仁义主任娴熟操作,王敏副主任密切配合,仅用20多分钟就将三颗强度坚韧的种植体,稳稳植入患者牙窝内。经过45分钟的紧密配合,团队先后攻克了术中出血控制、麻醉耐受性等关卡,安全高效地完成了这台微创手术。9时55分,赵阿姨在护士的搀扶下安然走出来手术室。

“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痛嘛,这也太轻松了。我就眯了个瞌睡没想到就做完了!”术后赵阿姨高兴地跟家属说道。
“很多像赵阿姨一样的高龄老人,经常因为年纪和牙槽骨流失严重问题,被大部分诊所拒之门外。针对这类患者的特殊性,我们根据患者骨量、牙齿缺失时间等具体情况,为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。考虑到患者骨密度低、牙槽骨狭窄,我们在选取了适合她的种植体的同时,采用了数字化导板种植技术。这种技术不仅有效规避了骨量不足的区域,避免了后续植骨手术的痛苦和风险,还能准确定位植体位置、角度以及深度,增加种植牙的成功率,并减少了术中创伤及后期肿胀和出血现象。这样可以为患者节省一些不必要的额外费用,缩短术后愈合时间,也减少了到院就诊次数,对高龄老人来说更相对轻松一些。”翟仁义主任对此解释道。
以“匠心”换“安心” 全程陪伴温暖护航
为缓解患者就医压力,护理团队在护士长王琳琳的带领下,当天以“家人式”陪伴全程陪同守护。从术前陪同检查、耐心解释病情及注意事项,到术中局部麻醉下持续安抚情绪、给予言语鼓励,再到术后细心搀扶、交代术后护理要点,护理人员始终陪伴在侧,用温暖的关怀消除了赵阿姨面对手术的紧张与不安。
目前,赵阿姨的一期种植手术已顺利完成,术后翟仁义主任为其佩戴临时牙冠修复体过渡。待数月后复查,确认骨愈合情况(注:个体愈合时间有差异,数月不等),再为其安排正式佩戴全瓷牙冠。

“高龄种植并非不可逾越的难题。”翟仁义主任强调,“关键在于术前充分评估、术中精准操作、术后定期随访。我们始终以患者需求为中心,用科学方案与人文温度,为每一位缺牙者重塑健康与自信。”
“以患者为中心”,是长春市口腔医院全安院区种植科多年来始终坚持不变的宗旨。此次手术的成功,不仅体现了团队在复杂种植病例上的技术实力,更彰显了“为患者创造美好体验”的使命。未来,科室将继续以“匠心”换“安心”,为更多患者点亮“齿”间幸福,帮他们重拾健康与快乐。
 
						 
						 
						 
						 
						 
						 
						 
						 
						 
						 
						 
						 
						 
						